第238章 成圣的途径
北顾尝试着跟随,初时还有些刻意,几息之后,渐渐感觉呼吸变得悠长了一些,胸腔中那股因压力和思虑而郁结的气息,似乎真的在缓缓排出。
窗外风过竹林的簌簌声,书卷的陈旧气味,都仿佛被这专注的呼吸隔开了一层。
“此为调息。”周敦颐观察着陆北顾的状态,继续道,“息调则心渐宁,然心猿意马,最难降服。此时,当‘观’。”
“观?”
陆北顾心中微动,这话听起来挺玄乎的。
“非观神佛,亦非观幻境。”
周敦颐仿佛看穿了他的疑惑:“以诚观心即可。”
这便是周敦颐工夫论的核心了,也就是“诚心观天地生物气象以体仁”,用通俗的话说,就是在入静状态下,体验宇宙生机与道德本体的统一。一世书城
“无极,无形无象,至静至虚,乃吾心澄明未发之本体。太极,阴阳互根,动静相生,乃吾心感应万物之灵机。汝当凝神静虑,想象己心如那‘无极’之渊深静默,包容万象,不为所动;又观那‘太极’之动转不息,阴阳流转,生生不已,正是此心感通万物之妙用。”
“此心体,本自具足,光明莹澈,如皓月当空,朗照万川。纵有浮云遮蔽,其光不减分毫。汝只需觉察浮云往来,任其生灭,不迎不拒,不随不逐。心念自然如浮云过太虚,不留痕迹,本体之明月自现。”
这两句话里的“未发”是《中庸》重要概念,指喜怒哀乐未发时的中正状态,宋儒如李侗、朱熹极其重视在“静中体验未发气象”,而“不迎不拒,不随不逐”则是工夫论静立处理杂念的核心原则,强调不刻意压制也不跟随,保持觉知与超然。
陆北顾依言静立观想。
初时,杂念纷至沓来:未来的礼部省试、欧阳修的话语、太学的喧闹、甚至现代记忆中的琐事碎片.
这些念头如同一团团浓密的乌云,遮蔽了那想象中的明月。
他心中不免焦躁,眉头微蹙,身体也随之僵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