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帝威
“恩师。”
就在陆侯爷走出皇宫的时候,张遂也已经在中书杜相公的公房里,对着杜相公欠身行礼,毕恭毕敬。
他低着头说道:“本来应当昨天,去恩师家中拜见的,但是昨天回来安置好家里之后,时辰已经不早了,身上又臭不可闻,就没有去叨扰恩师。”
“今日,干脆就来中书见恩师了。”
杜相公此时,已经五十出头,头上的白头发,比起前几年又要多了不少,他这会儿正在翻看书卷,闻言抬头看了看张遂,然后点头道:“你没有去我家倒是对的,你昨夜便是去了,我大概也不会见你。”
“恩师。”
张遂低头苦笑道:“学生在江东办事不力,给您丢脸面了。”
杜相公看了看他,默默说道:“你在江东道这些年,唯一办错的事情就是江南绑官案,别的事情尚可。”
说到这里,杜相公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:“知道秦通现在何处吗?”
听到这个名字,张遂深呼吸了一口气,低头苦笑道:“知道,现任蓟州刺史。”
秦通在江东办完绑官案之后回京,皇帝陛下因为他这个钦差给出的第一版方案,心中大是不满。
没过多久,就寻个借口,将他踢出了朝廷,赶到辽东道当州官去了。
从御史中丞,到边塞地区的州官,可以说是从天上直接跌到了泥尘里。
杜相公低头喝了口茶水,开口道:“他做蓟州刺史,还是因为姚居中给他说了好话,陛下当时,是准备让他去辽东道当知县的。”
听了这话,张遂脸上的笑容苦涩。
“恩师…”
杜谦又看了看他,继续问道:“知道你为什么没事,反而转年做了巡抚吗?”
张遂默默说道:“学生知道,是因为江东新政要紧,陛下不想江东临时换人,坏了朝廷的新政大计。”
杜相公点头:“你能这般想,还算你是聪明的,你若是觉得,是你的老师,比秦通的老师面子大。”
“那就真是无可救药了。”
张遂叹了口气,苦笑道:“学生知道,因为那桩案子,惹了陛下不喜,最近这三年,学生已经尽心尽力,做好江东新政了。”
说着,他指了指自己的头发,开口道:“您看,学生头发都白了这许多了。”
杜相公看了看他的头发,开口说道:“江东新政,这几年办的不错,因此我还能在这里见你。”
他顿了顿,开口道:“一会儿,你就在中书用饭,等下午,老夫领你去甘露殿陛见。”
张遂闻言大喜。
他一早来中书,等的就是杜相公这句话。
因为那桩江南绑官案,他知道皇帝陛下心中存了一些芥蒂,因此他自己是不太敢去见李云的。
同时,他也知道,自己这个老师,在皇帝陛下那里有多大的面子,有恩师在,陛下多半…
就会饶过他这一遭了!
想到这里,张中丞低下头说道:“恩师,学生听说,皇城门口有一家饭庄不错,中午学生陪您去那里吃罢。”
“不必。”
杜相公摆了摆手道:“陛下在中书旁边起了几间屋子,又给安了几个御厨,供给我们几个老头吃喝。”
说着,他笑着说道:“是内帑出钱。”
杜相公摇头感慨道:“古往今来,还没有哪一朝的臣子,吃得是我们这样直接的皇粮。”
俗话说的吃皇粮吃皇粮,其实都是吃的国库的粮食。
但是,杜相公这些人,吃的都是正经皇帝陛下的粮食,是皇帝陛下私人掏腰包,供给他们伙食。
杜相公站了起来,笑着说道:“从江东开始,陛下在伙食方面,就没有亏待过底下人,你多半还没有吃过我们中书的食堂,走走走,我带你去吃一顿。”
这个中书食堂,其实也就建了两年多一些,不到三年。
在此之前,几位宰相吃饭,或者是让家里人送来,或者是让皇城外面的饭庄,提前预备,再让下人们去取。
如今,几个宰相都已经吃惯了中书的“皇粮”。
甚至,朝中大臣,都以来中书食堂吃饭为荣,六部的几个尚书侍郎,有时候就挑着饭点来中书汇报事情,跟着相熟的宰相,去蹭上一顿。
每次蹭成功了,便洋洋自得,称为“中书御食”。
甚至,此时一些官员私下里吃酒,都会笑着打趣一句。
难道你就不想去中书,吃几年皇粮?
张遂被杜谦带着,一路来到了中书附近的食堂里,这是个不大的地方,只有两间左右,一眼望去,几位宰相里,只有宰相许昂在这里用饭。
两位相公打了个招呼,张遂这才一路小跑上去,低头称了一声许相公。
许相公看了看他,微微点头示意,然后又看向杜谦,叹了口气:“杜相,下官好像也生了病,想跟您告假几天,歇息歇息。”
杜谦闻言,也是默默叹气。
时间一年一年过去,他们这些最早跟在皇帝陛下身边的文官们,已经越发衰老了。
杜谦自己,还算是年轻的,今年也已经五十一岁了。
许昂,姚仲,卓光瑞这些,都已经年过六十。
在这个时代,属于实打实的老人了。
哪怕是前几年才进中书的宰相郭攸,今年其实也已经五十多岁了。
杜相公看了看许昂,无奈道:“子望兄若是病了,就在家里歇息几天罢,等身体养好了再回来,但是御史台的事情,子望兄要提前安排。”
许昂点了点头。
杜相公看着他,继续说道:“等子望兄回来,我也想歇息几天了。”
两位宰相在一起,叙了好几句闲话。
此时,陶文渊虽然没有罢相,但是已经卧病大半年没有来中书,基本就是没有这个人了。
而江东的新政…
其实成效不错。
不出意外的话,明年新政就会陆续推广全国,这个时候,中书大概率会有新鲜血液进入。
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有新相,多半是负责主持新政的宰相。
一顿饭吃完之后,杜谦领着张遂,一路进了皇宫,走在皇宫的路上,杜相公回头瞥了一眼自己的学生,微微摇头:“中书又缺人了,陛下需要一个能主持新政的宰相,当年的绑官案,你若是能聪明一些…”
“明年至少能在中书参知政事了。”
张遂心中一惊,苦笑道:“学生蠢笨了。”
他实在不甘心,低头道:“恩师,学生能不能走一走东宫的门路…”
“听说这几年,许多人从东宫得官…”
杜相公停下脚步,瞥了他一眼,淡淡的说道:“你人在江东,却是耳聪目明。”
“去不去东宫,都是你个人决定,跟老夫没有关系。”
说话间,二人已经到了甘露殿,眼见是杜相公,同样已经生了白发的顾太监,小心翼翼,将杜相公请了进去,笑着说道:“相国,您老在偏殿稍候,奴婢去通报陛下。”
杜谦微微点头,表示领了情,领着张遂大大方方的进了甘露殿的偏殿。
此时,张中丞心中,感慨连连。
其他人想要见陛下,有时候连甘露殿都看不到,哪怕看到了甘露殿,也要给太监塞钱,才有可能在甘露殿门口候见。
像老师这样,不用通报,直接到偏殿等候的待遇…
整个朝廷里,恐怕都没有几个人罢?
师徒二人并没有在偏殿等多久,就被顾太监一路引到了天子面前,杜相公对着天子作揖行礼。
而张遂则是毕恭毕敬跪在了地上,额头都贴在了地砖上。
“臣御史中丞,奉命巡抚江东道及金陵府张遂,叩见陛下。”
皇帝陛下此时,正在翻看一张图画,听到了张遂的声音之后,他才抬头看了看杜谦,又低头看了看张遂,笑着说道:“这不是张菩萨吗?”
“回洛阳来了?”
“张菩萨”三个字,让张遂脸颊滚烫,他低着头,颤声道:“臣惶恐…”
皇帝眯了眯眼睛,抬了抬手:“又不是什么生人,哆嗦个什么?”
张遂二十整的时候,就已经跟在李云军中,给李皇帝做书办,从这个层面来说,的确是很熟的熟人了。
“起来说话。”
张遂心中战战,勉强爬了起来,却是头也不敢抬了。
皇帝陛下御极多年,再加上开国大功,此时身上的威严,哪怕只是一举一动,也有莫大威压了。
便是张遂这种封疆大吏,也只能战战兢兢。
李皇帝看了看张遂,又看了看杜谦,笑着说道:“受益兄这个学生,去江东几年,胆子却小了。”
“以前在我军中做书办的时候,他还敢提意见呢。”
张遂依旧低着头,不敢说话,他知道,皇帝也没有再跟他说话。
杜相公倒是神色平静,开口道:“胆子大小,要看做的事情,张功达这些年在江南做的事情,胆子并不小。”
皇帝陛下闻言,呵呵一笑,开口道:“他现在回来了,那就按照咱们先前定下来的,任他做礼部侍郎,明年让他出使吐蕃去。”
“弄几个吐蕃王女回来。”
皇帝陛下看着战战兢兢的张遂,呵呵一笑。
“与朕的皇子们成亲。”